親子互動就像照鏡子

 撰文 / 葛惠博士  編輯 / 史瑞克  圖片 / Canva

在親子互動中,你最容易生氣的是什麼?那就是你最需要的,也是你最無助的。我用肯定句,是希望身為父母的我們了解,孩子是我們的鏡子,所以鏡子內的孩子如果是你不愛的,那就要停下來想想,如何重新調整,讓自己喜愛那鏡子中的你。可以有幾點共同來思想一下:


一、你是想全面掌控的父母嗎?

有些父母會覺得,我這麼愛孩子,為何孩子一不開心就會說:「你是壞爸爸/媽媽,我討厭你」,而爸媽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很生氣,覺得孩子好無理,並覺得孩子說這樣的話是在勒索我……以上的例子,就是父母對自己期望很高,希望和孩子有好的親密關係,一旦孩子失控,身為父母的自己竟然無法掌控時,自己也容易爆炸,就像孩子一樣,習慣全面掌控的父母就會失控。


二、你是只要為孩子好都能自我犧牲的父母嗎?

許多父母在沒有孩子時有非常多的夢想,但有了孩子後均以孩子為優先,放棄自己的夢想,把希望均放到孩子身上,無條件地付出。即使孩子覺得很煩,仍不停地付出,期望從孩子的表現看到自己的價值,就會對孩子說:「你不這樣,爸爸/媽媽就不喜歡你了」或「真後悔,早知就不生下你了」……想想這樣的犧牲在你身上是否也被期許過…….


三、你是不相信孩子的父母嗎?

有些父母在養小孩中常說:「我對孩子沒有期望,只要不變壞就好」,所以對孩子沒有信心,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放大缺點而加以提醒,成為孩子眼中嘮叨的父母。但想想你如此的不信任及對孩子的控訴,是否來自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呢?


照鏡子記得先對自己笑一笑

一、讓自己找回自己的心理需求感:

因親子關係中需要的是心理需要,當孩子說:「我討厭爸爸/媽媽」時,你的回應是把真正的心理需求告訴孩子:「你這樣說我也很難過,因為我很愛你」。


二、當父母覺察自己的自我犧牲是因自己覺得當父母沒價值:

如何停下來?學習把時間留給自己,看看孩子眼中的你和自己的想法,重新調整親子關係,不再做嘮叨的父母。


三、相信才能看見,看見才能實現:

對孩子一定要學習有盼望,也要學習相信自己,有時為自己現在父母的角色增能,就能重新整理一下自己,了解自己在父母角色中如何更自在,成為有信心的父母。


教養孩子沒有對錯,但照照鏡子時記得先對自己笑一笑,孩子是鏡中的你,自然會感受到父母的愛,一起用笑容迎接每一天。

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