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23的文章

給孩子一生的禮物-不是成績是態度

圖片
 撰文 / 葛惠博士  編輯 / 史瑞克  圖片 / Canva 曾經有一位家長因焦慮孩子未來學習會跟不上,希望我們幼兒園多一些讀寫算的課程。他說:「孩子的確在幼兒園很快樂,但快樂的學習能保證將來上小學成績可以前三名嗎?」這是真實的對話,不知你會有什麼想法? 一、在幼兒園快樂學習及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外,更重要的是喜歡學習的態度 雖然快樂學習不能保證成績一定前三名,但可以保證的是孩子碰到困難的學習時不會放棄,而且會越挫越勇。學習是一條從一出生老都在走的路。從喜歡學(0~8歲),快樂讀(8~12歲),自己學(12歲~)如能養成學習的好態度,就不用擔心孩子停止學習,成績自然不會差。除非孩子有特殊的才能,需用不同的方法學習,但態度對了一樣可以成材,台灣之光吳寶春就是很好的例子。 二、孩子會有好的學習態度-父母的正向鼓勵好重要 你是一位喜歡學習的父母嗎?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提到孩子是你的鏡子,所以喜歡學習的父母,孩子更容易有好的學習態度。當然學習態度的養成在每個階段均需父母不同的幫助,雖然每位父母選擇讓孩子走的學習路徑不同,但不變的是,只要太早給太多,孩子的心態就會出現被動,不喜歡、不知為何而學,只是被父母用自己的想法牽著走,通常在國高中就褪去對學習的熱忱,真正上了大學,也對學習沒有熱忱,反而影響孩子的一生。 期待父母可以理解,孩子天生就喜歡學習,所以我們大人一起提供: 一、安全,健康,快樂的成長環境,尤其在0~6歲,正常化能讓孩子有多視角的學習,別急著超前學小學的範圍,基礎打好了,孩子在小學才能快樂讀書。 二、陪伴孩子共讀,養成和孩子一起學習的時光,不僅養成孩子學習的態度,也能從共讀中了解孩子,調整腳步。 三、不要為明日憂慮,孩子未來的世界真是父母無法預測的,但只要孩子對自己是有自信的,且父母願意在孩子挫折時陪伴,相信孩子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。 幫助孩子活出最好的自己,你是孩子溫暖的陪伴者,才能讓孩子在人生難關中有突破的助力。

親子互動就像照鏡子

圖片
 撰文 / 葛惠博士  編輯 / 史瑞克  圖片 / Canva 在親子互動中,你最容易生氣的是什麼?那就是你最需要的,也是你最無助的。我用肯定句,是希望身為父母的我們了解,孩子是我們的鏡子,所以鏡子內的孩子如果是你不愛的,那就要停下來想想,如何重新調整,讓自己喜愛那鏡子中的你。可以有幾點共同來思想一下: 一、你是想全面掌控的父母嗎? 有些父母會覺得,我這麼愛孩子,為何孩子一不開心就會說:「你是壞爸爸/媽媽,我討厭你」,而爸媽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很生氣,覺得孩子好無理,並覺得孩子說這樣的話是在勒索我……以上的例子,就是父母對自己期望很高,希望和孩子有好的親密關係,一旦孩子失控,身為父母的自己竟然無法掌控時,自己也容易爆炸,就像孩子一樣,習慣全面掌控的父母就會失控。 二、你是只要為孩子好都能自我犧牲的父母嗎? 許多父母在沒有孩子時有非常多的夢想,但有了孩子後均以孩子為優先,放棄自己的夢想,把希望均放到孩子身上,無條件地付出。即使孩子覺得很煩,仍不停地付出,期望從孩子的表現看到自己的價值,就會對孩子說:「你不這樣,爸爸/媽媽就不喜歡你了」或「真後悔,早知就不生下你了」……想想這樣的犧牲在你身上是否也被期許過……. 三、你是不相信孩子的父母嗎? 有些父母在養小孩中常說:「我對孩子沒有期望,只要不變壞就好」,所以對孩子沒有信心,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放大缺點而加以提醒,成為孩子眼中嘮叨的父母。但想想你如此的不信任及對孩子的控訴,是否來自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呢? 照鏡子記得先對自己笑一笑 一、讓自己找回自己的心理需求感: 因親子關係中需要的是心理需要,當孩子說:「我討厭爸爸/媽媽」時,你的回應是把真正的心理需求告訴孩子:「你這樣說我也很難過,因為我很愛你」。 二、當父母覺察自己的自我犧牲是因自己覺得當父母沒價值: 如何停下來?學習把時間留給自己,看看孩子眼中的你和自己的想法,重新調整親子關係,不再做嘮叨的父母。 三、相信才能看見,看見才能實現: 對孩子一定要學習有盼望,也要學習相信自己,有時為自己現在父母的角色增能,就能重新整理一下自己,了解自己在父母角色中如何更自在,成為有信心的父母。 教養孩子沒有對錯,但照照鏡子時記得先對自己笑一笑,孩子是鏡中的你,自然會感受到父母的愛,一起用笑容迎接每一天。